女性职场晋级有“天花板” 易做员工难做高层

    据了解,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女性在企业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日常管理和企业运营的角色,但在企业最终决策者的角色上,女性人数还较少,有魄力、有能力、有实战经验的女强人更是“屈指可数”。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女性从业者的从业状况。
    女性真是职场半边天?
    进入求职高峰期之后,2月份的无忧指数在春节过后一路飙升,全国总有效职位数达到了94955个,但是其中刨去只针对男性求职者及部分男女不限(即招聘要求中没有明确性别要求)的职位,真正只针对女性求职者的职位只有区区的6363个。即使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对于女性的需求相对要多一些,但也都没有超过当地职位总数的10%。
    不难看出,在全国近十万的有效职位中只有6.7%的职位是针对女性的,也就是说每100个职位里只有不到7个职位是属于女性的。而另一方面据51job.com简历库资料显示,在400万的求职用户中,女性求职者仅占4成左右。女同胞们求职的巨大压力和激烈竞争可想而知。当然,无忧指数中的很大一部分职位并没有明确要求性别,但其实很多时候,在求职者相同条件下被录用的往往都是男性。
    人事行政,职业女性的自留地
    从女性职位需求来看,人事行政类职位占了女性职位总需求的约40%,远远高于其他职位,其在总的人事行政类职位中也占到了27%以上,如果再算上部分可能获得的男女不限的人事行政类职位,也许该类别是女性在职场中惟一能和男性求职者分庭抗礼的阵地了。不过这类工作本来就是女性求职者的“传统优势项目”,毕竟女性的细致和耐心是许多男性做不到的。所以女性求职者们不妨考虑以此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主攻方向。此外,女性的性别特点决定了她们往往还能在财务、公共关系、销售等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看不见的“天花板”
    针对女性的有效职位太少还只是一个表面的数据上的问题,与男性求职者相比属于“数量”的差别,但是另外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更值得研究,那就是女性从业者的职业地位的问题,这可是“质量”的差别了。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已经明确给出薪资水平的女性职位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职位月薪在1500元以下,远远超过所有职位中14%的水平,而高端的15000元/月的档次就根本没有女性的空间。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公司的经理层中,男性为57.9%,女性为42.1%,基本平衡。但是在总经理的职位上,男性比例跃为83.4%,而女性则锐减为16.6%。这便印证了职场上的“玻璃天花板”理论。由于性别差异,妇女的职业选择和职务晋升被一层玻璃挡着,可望而不可及。女性要坐到高级位置,必须付出比男同事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尽管我国《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而《劳动法》也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但是女性不可避免的在体力、出差、职业寿命等方面要远远逊于男性,再加上结婚生育的影响,职业女性在职场竞争中劣势明显。
    当然,数据表现的只是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有很多出色的职业女性依然活跃在中高级的职场上,而且和男性同事一样做得游刃有余,甚至更为出色。揭示职场残酷的性别差距,并不是想给女性求职者泼凉水,而是想帮助女同胞们更加看清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找到自己在职场的生存之道和发展方向,直到最后的成功。
    世界不能没有女性。这个道理,职场也一样。
    解决方案:在职“充电”有利于提升职业竞争力
    职业生涯中,女性更需要关注个人成长,“充电”迫切性甚于男性
    对于白领女性们来说,消费和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应该用来充实和完善自己,以增加自己为事业打拼的实力。然而,人才的竞争、工作的压力和家务的拖累,又使职业女性的业余时间用来“充电”显得备加艰难。
    据调查,目前在中国的企业家领导者中,女性所占比例约为20%,虽然这个比例相对于男女相差不大的人口数依然很低,且担当大型企业的领导者更少,但是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了管理者的高层。作为职场中的一名精英,女性在职“充电”已成为“充电一族”中势力庞大的一个群体。
    高层女性充电意识最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吕峰博士认为,从“充电”情况来看,虽然女性成为高层领导者的人数比较少,但是她们的需求很多,她们学习的迫切性也甚于男性,“充电”的比例也高于低层职业女性。他认为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工作内,如果男女的条件相当,那么女性的升职则要比男性难,这与过去的历史有关。相对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尤其是越到高级教育)也比男性少得多,同时社会角色(比如说女儿、妻子、母亲等)也会影响到她在工作中角色的扮演情况,女性往往被要求更为顾家一些,其实在国外也是女性对家庭照顾得多。
    女性充电意识开始觉醒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30至40岁的职业女性中,近三成出现身心疲惫、烦躁失眠等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对前途以及“钱”途开始担心,担心会被社会淘汰;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开始产生一种依恋,不再似20来岁那样无所谓,同时又有一种危机感,甚至开始对老板察言观色;身体经常感到疲劳,休息也于事无补。转换职业或行业,寻求一个压力较小、相对安稳的工作成为大多数被访者的心态,46%的被访者选择此项;再苦干几年,回家做全职太太也是选择人数较多的一项,有31%的被访者选择;只有23%的被访者表示会去充电。
    在不断为自己“充电”的女性中,越是文化水平、技能较低的女性,“充电”意识越弱。对此,吕峰博士说:“其实在职业生涯中,女性更需要关注个人成长,学习是很重要的。当然也有很多女性,在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对成功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而我认为,知识是最根本的,并不是说看几本书就可以了。”
    专家意见:女性找工作难应从自身找原因
    冲破心理“天花板”是关键
    2002年劳动力市场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求人倍率0.68(职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比率)中,男性求人倍率为0.71,女性求人倍率为0.44,说明劳动力市场总体上是供过于求,女性找工作的难度更大。而女性成为决定者所占比例就更小。
    面对这一境遇,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就目前的职业女性来说,外界的“天花板”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要冲破自己心里的“天花板”。除了历史造成的对女性人才的一些歧视与偏见,实际工作中,女性找工作难,女性成为决策者所占比例较小,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女性自身。
    据分析,女性升迁为高级管理者的机会与她选择职业生涯的途径和个人思想有关。女性在初期选择工作时便不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工作,不愿意从基础做起。如做销售,可能要经常出差、要出业绩,不够努力的话,提升则会受影响。此外还有安全以及体力方面的原因。然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才更能锻炼人,很多知名企业的总裁就是做销售出身的。另外,很多女性结婚之后,衣食无忧便不再愿意工作,或为了找份“好”工作,往往一找好几年;若婚姻出现了问题,必须回到职场,将面对很大的压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
    个人思想对于女性职业生涯同样影响深远。很多女性往往更愿意做一些助理性的工作,比如行政、人事、秘书等,而从事这些职位的工作,对于日后能够成为决策者的机会往往很少。
    最后,国内一些企业的用人观念没有充分启用女性优势,比如对企业的忠诚度,女性要优于男性,在承受挫折时也比男性有耐力。
    专家认为,从社会分工角度看,女性不必完全与男性相比,而要注重自己适合做什么。选定了方向,就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策划,有信心,不论如何,在工作方面不要轻言放弃!

劳动仲裁或劳动诉讼聘请律师,咨询劳动法问题,请到律师事务所与张滔律师当面详谈。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69号A座15楼,电话:13816070260